世界首條“三高”公路——共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
歷經近七年建設,8月1日,由中鐵十一、十二、十五、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一局集團等單位參建的青海省青藏高原首條海拔最高的高速公路——共(和)玉(樹)高速公路正式通車運營,填補了藏區無高速公路空白,對于推進藏區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意義重大。
共玉高速公路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是京藏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起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西至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全長635.61公里,其中多年凍土區路段達227公里,被稱為高海拔、高寒、高速“三高”公路。
中鐵十一局二公司承建的姜路嶺隧道是我國首次建設的多年凍土區公路隧道。該隧道平均海拔4300米,圍巖地質情況非常復雜,其高海拔、高寒、缺氧環境下多年凍土及軟弱大變形圍巖公路隧道施工技術更屬國內乃至亞洲首例。建設者們通過積極展開技術攻關,采用可以控制凍土溫度的熱棒技術等技術和施工工藝,先后攻克了高原多年凍土和軟弱大變形圍巖兩大施工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多項施工技術空白。依托姜路嶺隧道開展的多年凍土隧道等關鍵技術課題研究成果,榮獲2015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2項工法分別獲2014年度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公路工法和獲國家鐵路局2015年工法,為我國高海拔和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公路隧道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中鐵二十一局四公司承建的鄂拉山隧道是共玉公路上線路最長、海拔最高、地處多年凍土區的隧道,也是國內乃至世界最長的高原凍土公路隧道,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嚴酷、地質條件復雜,被稱為高原地質的“萬花筒”,也是共玉高速公路的重點和控制性工程。隧道地處海拔4300米的高寒缺氧地區,要穿越885米的凍土及斷層破碎帶、富水地層、含冰地層等不良地質,施工難度極大,且年有效施工期不到5個月,建設過程中面臨施工人員難以適應氣候、機械效率低下等困難。自2011年7月開工以來,建設者們克服各種不利因素,傲風雪、抗缺氧、戰嚴寒,攻克層層難關,創新采用多種新工藝、新技術,攻克了凍土遇熱融化坍塌而造成的隧道進洞難、洞壁鉆孔難的問題,并成功解決了凍土路段隧道支護等難題,確保了工程進度和質量。
共玉高速建成后,西寧至玉樹的行程由原來的12小時左右縮短至8小時。共玉高速將成為青、藏、川、滇藏區黃金旅游線的重要路段,加速青南藏區與西藏、四川等周邊藏區協同發展,推動藏區與內地進一步交流。志廣工程